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小倩 审核 | 田昌聪)7月12日,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红色管家服务中心内,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穿越之旅”拉开帷幕。家庭教师av 赴重庆暑期社会实践团的8名成员,正带领青少年体验红色剧本杀《传家》。与此同时,实践团也首次向红色管家服务中心推出了他们研发的初版“红色剧本杀生成平台”,期望通过这种趣味性与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为基层红色教育的开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工具。
图为红色管家服务中心红色剧本杀主题墙。朱迅 供图
活动现场,实践团成员陈浩和刘浩毅化身DM(剧本杀游戏主持人),引导孩子们逐步“踏入”民国革命时期的历史场景。剧本《传家》以隐蔽的地下工作为背景,孩子们被分配到不同的角色,如情报员、联络员、掩护身份的商人等。游戏伊始,陈浩细致观察每位孩子的性格特点,耐心解释各自角色的背景和任务,力求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与角色的情感连接。当孩子们面对线索交织的难题,或对某些关键情节感到困惑时,陈浩会适时介入,通过提问和引导性的语言,结合红岩革命历史中的真实案例,生动地讲解地下党人如何利用暗号、接头地点、伪装身份等方式进行秘密活动,帮助他们理清思路,一步步破解谜团。在推理环节遇到瓶颈时,DM们不会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巧妙地递出“线索卡”来提示,这些卡片上印有与剧情相关的历史图片或简短文字,引导孩子们独立思考,激发求知欲,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突破困境,推动剧情发展。
图为实践团成员陈浩引导孩子破解难题。朱迅 供图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兴奋地分享着自己的体验。小朋友邱楚然在接受采访时,语气中仍带着激动:“我感觉自己真的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地下党员,为了信仰,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在最后的复盘分享环节,实践团成员刘浩毅引导大家回顾游戏中的关键情节和角色选择,并结合剧本主旨,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信仰传承和团队协作在革命斗争中的重要意义。刘浩毅通过提问和互动,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感悟,深化他们对革命精神的认识。孩子们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剧本中的情节和角色,纷纷追问“还有英雄剧本吗?”
图为实践团成员刘浩毅进行复盘总结。朱迅 供图
在活动间隙,实践团负责人王小倩与红色管家服务中心负责人蹇洁进行了交流。蹇洁向王小倩坦言了基层开展红色教育所面临的现实挑战:“我们一直希望能多开展一些有吸引力的红色教育活动,让孩子们真正喜欢上党史、了解革命历史,但专业的红色剧本实在太稀缺了。尤其是那种既适合青少年群体、又能兼具教育性和趣味性的优质剧本,更是难寻。而且,传统的剧本杀每场活动都需要配备一名专业的DM来主持和引导,这对我们基层单位来说,无论是寻找专业人员的时间成本,还是支付报酬的人力成本都太高了,导致我们很难长期持续地开展这类活动。”
针对蹇洁提出的这些具体问题,实践团结合自身的信息学科特点,研发出了初版“红色剧本杀生成平台”。红色管家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李心瑞在亲身体验平台后,向实践团成员演示了平台的操作过程并表示:“以前筹备要3小时,现在半小时搞定,普通工作人员培训后就能当DM,解决了‘想做却做不了’的困境!”
目前,该平台正处于初版测试阶段,实践团成员们正在收集用户反馈,为后续的迭代升级做准备。实践团成员陈浩表示:“我们计划在8月推出2.0版本,届时将升级平台功能,新增‘背景语音包’。通过还原历史场景中的对话细节,例如重庆大轰炸时的防空警报声、革命先烈慷慨激昂的演讲片段等,我们希望让红岩精神、抗战精神等红色基因以更鲜活、更具沉浸感的方式触达青少年。同时,我们还将同步制作完整版‘DM教学指南’,这份指南将详细阐述如何将革命精神的核心内涵融入剧本杀的流程设计、角色引导和复盘总结中,帮助基层工作人员在引导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传递‘坚定信念、团结奋斗’的精神内核,从而方便红色教育模式在更多基层单位快速推广和复制。”
“要让红色教育不只‘热闹一阵’,更能常态化开展。”实践队员朱迅表示,将深挖重庆本地红色资源,让“红色穿越”更具地域感染力,如歌乐山烈士陵园、周公馆等地的历史故事和人物,将这些地域特色元素融入未来的剧本创作和平台模板中,也让孩子们对家乡的红色历史有更深的认同感。实践团承诺,他们将持续推进这项结合了趣味剧本杀与技术平台的活动,目前已整理出6个重庆本地红色故事,将在下周录入平台模板库。
转载自中国青年网
//xiaoyuan.cycnet.com.cn/s?uid=9214293&app_version=1.6.2&sid=1638867&time=1753096738&signature=VM3YJXEvNgO8W5zRwpk4VOZlJH0Orvl72mZ69xB0loAqGPQnLb&sign=d346c5a61eb7a687f79309818c4da4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