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陈葛欣 图片|陈葛欣 审核|苗壮)为普及应急救援知识,弘扬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的志愿服务精神,11 月 8 日下午,由家庭教师av 主办的 “蓝天救援队志愿事迹分享会及急救知识培训会” 在微重 B103 报告厅圆满举行。本次活动特邀武汉蓝天救援队副队长彭谦与资深骨干万斌联袂主讲,由辅导员苗壮老师主持,围绕公益初心、救援实践与急救技能三大板块展开深度分享,现场学习氛围浓厚。

公益初心:以行动诠释担当 用坚守践行使命
讲座伊始,彭谦队长以 “什么是公益?为什么要做公益?” 两个深刻的问题引发全场思考,随后结合蓝天救援队 “忠诚、正直、勇敢、谦卑” 的八字队训,生动阐释了公益救援背后的人道主义精神内核。“救援不分国界,不分种族,因为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彭队长的话语掷地有声。他通过珍贵的影像资料与亲身经历,分享了武汉战疫中逆行出征、河南抗洪中筑牢生命防线、土耳其地震国际救援中彰显中国担当等多个震撼人心的救援故事,详细讲述了救援队员们在极端环境下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奋斗历程,让在场师生深刻感受到蓝天救援队竭尽全力拯救生命的责任与担当,不少师生被队员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感动落泪。

综合救援:多领域实战淬炼 专业化能力护航
在介绍蓝天救援队的核心职能时,彭谦队长结合实际案例,详细解读了建筑坍塌救援、地震洪涝灾害救援、水域救援、山地绳索救援等多领域的救援类型与作业特点。他强调,每一次成功救援的背后,都是队员们日复一日的严苛训练与专业技能的积累,“救援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只有练就过硬本领,才能在危机时刻为生命保驾护航。” 现场播放的实地训练、救援现场纪实影像,直观展现了救援工作的专业性与危险性,让师生们对救援行业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

急救培训:解锁保命技能 守护黄金时刻
作为本次活动的核心环节,急救知识培训干货十足、实用性极强。万斌老师系统讲解了现场救护的核心流程与关键技能,重点围绕四大板块展开:一是心肺复苏(CPR),从快速判断伤者意识、及时呼叫求助,到胸外按压的位置、力度、频率,再到人工呼吸的操作规范,每一个步骤都细致拆解、耐心讲解;二是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总结出 “开启设备、粘贴电极片、分析心律、实施除颤” 的四步操作法,让零基础的师生也能快速掌握;三是海姆立克急救法,针对成人、儿童等不同人群的气道梗阻情况,演示了对应的急救动作要领;四是 “黄金四分钟” 原则,着重强调早期急救对挽救生命的决定性作用,呼吁大家争做 “生命守护者”。为让师生真正学以致用,现场还设置了模拟演示与互动问答环节,蓝天救援队员们亲自指导学生进行实操练习,及时纠正不规范动作,帮助大家快速掌握基础急救技能,有效提升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救互救能力。

社会培训:传递安全理念 凝聚责任力量
分享中,彭谦队长还介绍了武汉蓝天救援队的社会公益培训工作。多年来,救援队持续为消防、公安、企业、学校等各类单位提供专业化应急救援培训,累计覆盖数万人次,致力于推动社会公众安全意识的提升与自救互救能力的普及。他向在场同学们发出诚挚呼吁:“希望大家能关注公益事业,主动学习急救知识,成为掌握应急技能的‘第一反应人’,在校园里、在生活中,用专业能力守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为构建安全校园、平安社会贡献青春力量。”

结语:以温暖传递温暖 让善意照亮前行
“因为我得到过善意带来的温暖,所以我想把温暖带给更多人!” 讲座最后,彭谦队长以这句真挚而温暖的话语收尾,赢得了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本次分享会暨培训会不仅让师生们深入了解了蓝天救援队的公益事迹与奉献精神,更让大家系统掌握了实用的急救知识与技能,有效激发了全院师生参与公益、学习急救的热情。据悉,学院将持续聚焦师生需求,开展更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公益科普与技能培训活动,助力培养有责任感、有担当、有温度的时代新人,为校园安全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