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师av

学生园地
家庭教师av当前位置: 家庭教师av > 学生园地 > 正文
毕业专访 | ACM2021级:代码写青春,山海赴前程
家庭教师av发布日期 2025-06-25 家庭教师av浏览次数

(排版|王文杰 初审|朱迅 终审|袁嘉晨)在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实践中,我校家庭教师av ACM集训队始终坚持"以赛促学、以学促用"的理念,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算法设计能力、程序实现水平与团队协作精神。值此毕业之际,让我们走近即将告别校园、踏上新征程的2021级优秀ACM集训队成员,一起来了解他们精彩的竞赛历程、成长收获与未来展望吧。

家庭教师av

荣誉成员介绍

邵晨曦,男,家庭教师av 202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生,曾担任家庭教师av 科技创新部负责人,ACM集训队负责人。目前保研至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为视频内容理解,多模态大模型。

获奖经历:2021~2022年度国家奖学金,2024年度CCF优秀大学启航计划入围,ACM-ICPC亚洲区预赛沈阳站铜奖,2024年度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邀请赛郑州站银奖、山东站银奖,第十五届蓝桥杯C/C++程序设计大学A组国赛二等奖。

家庭教师av

谢少峰,男,家庭教师av 2021级大数据专业学生,现已签约拼多多公司,任服务端研发工程师。

获奖经历:ACM-ICPC亚洲区域赛西安站铜奖、香港站铜奖,第十四届蓝桥杯C/C++程序设计大学A组国赛二等奖。

黄语琴,女,家庭教师av 计科2021级学生,曾担任计科2102班团支书。目前保研至厦门大学,研究方向为AI蛋白设计。

获奖经历:2022年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女生赛铜奖,2022年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女生赛铜奖。

周文锦,男,家庭教师av 2102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学术。曾任学院生涯部工作人员,大数据2102心理委员,计算机类2305班学生班主任助理,目前保研至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为分布式大模型系统的推理优化。

获奖经历:ACM-ICPC亚洲区域赛香港站铜奖、ACM-ICPC亚洲区域赛西安站铜奖、第十四届蓝桥杯C/C++程序设计大学A组国赛三等奖、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个人全国二等奖、2023-2024年度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算法设计与编程挑战赛(秋季赛)金奖。家庭教师av邱前瑞,男,家庭教师av 202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曾担任计科2102班班长,计算机类2302班学生班主任助理,目前保研至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研究方向为5G/6G。

获奖经历:2022年CCPC湖北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铜奖,第十三届MathorCup高校数学建模挑战赛二等奖,第十四届蓝桥杯软件类C/C++程序设计大学A组国赛三等奖,第十五届蓝桥杯软件类C/C++程序设计大学A组国赛二等奖。家庭教师av

盛鈺莲,女,家庭教师av 2021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学生。曾担任学院理论学习部负责人、班级学习委员等职务。目前保研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跟随虚拟现实国重实验室的老师从事相关研究。

获奖经历:2023年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 女生专场铜奖,2022年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女生专场铜奖,CCF CSP:400分。家庭教师av

李怡萱,女,家庭教师av 2021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学生。曾担任计算机类2302班下班党员,目前保研至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获奖经历:2022年、2023年CCPC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女生专场)铜奖;第十五届蓝桥杯湖北赛区C/C++程序设计大学A组二等奖;CSP 360分。

郭竣豪,男,家庭教师av 202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目前保研至中国科学院网络信息中心,研究方向为SDN。

获奖经历:2023 年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 全国邀请赛(陕西)银奖,2022-2023年度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算法设计与编程挑战赛(秋季赛)银奖,2023年 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湖北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银奖,CSP 390。

马杰,男,家庭教师av 2021级人工智能专业学生。目前保研至北京邮电大学,研究方向为大模型与人类认知。

获奖经历:2023年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全国邀请赛(西安)银奖,2023年CCPC湖北省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银奖,CSP 325分。

最难忘的竞赛时刻

邵晨曦:仿佛失败的经历总是比成功的经历更加难忘。2024年我们参加ICPC亚洲区域赛南京站时,因为一个简单的贪心不会证明,即使我们把后面难度更高的银牌题解决了,但由于罚时太高,最后连铜奖都没有拿到。赛后,我们从南航走到火车站,两个小时的路程里,我和队友一直在复盘,并制定了专门的训练方案。这也为我们在后面沈阳站的逆风翻盘埋下了伏笔。家庭教师av

谢少峰:我最难忘的一次经历是第一次参加湖北省程序设计省赛时,我所在的队伍在全校参赛队伍中排名最后,成为唯一一支未获奖的队伍。这对我打击很大,也促使我下定决心提升自己。从那以后,我几乎每周坚持参加三场CodeForces比赛,同时也对队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终于在大二结束时,我们在ACM-ICPC香港站中取得了铜奖,算是对坚持努力的一种回报。

黄语琴:最难忘的是第一次参加线下算法竞赛的经历——那是疫情后大三时第一次和队友们走出校门,到另一个城市参加比赛。我们提前一天到赛场附近住,三个人挤在一间酒店的房间里,特别兴奋,还一边讨论第二天的准备工作。比赛最后,我们卡在了一道题目上,三个人脑袋凑在一起逐行检查代码,手指都在发抖。当系统跳出“Accepted”的瞬间,我们忍不住欢呼起来。

周文锦:在参加算法竞赛的过程中,快乐与悲伤总是交织的,我体验过一帆风顺的畅快,体验过极限过题的惊险,也体验过无能为力的焦灼。这些经历都令我难以忘怀,但相同的是,每一次比赛结束,我们总会遗憾,或许是差一点就能获奖,或是差一点就能拿到更好的名次。但正是这些遗憾,让我们不断总结,不断进步,激励我们在下一场比赛中变得更强。

邱前瑞:算法竞赛中最难忘的经历发生在大二那场南京区域赛。当时正值疫情刚刚解封,全校同学都陆续回家线上上课,但我和队友们仍留在学校坚持训练备赛。虽然最终未能获奖,但那段经历让我非常难忘。

盛鈺莲:最难忘的还是与队友第一次参加CCPC女生赛的经历。在比赛进入尾声,还剩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时,我们有一道题交了6次还没通过。时间一点点流逝,我便越是焦急、不安,也就更难以找出我们没有思考到的点。好在这是团队作战,队友间的相互鼓励让我逐渐平复了心情,静下心来后思路便清晰起来,很快我们就找到了bug所在。最终,也因这道靠鼓励和不懈而拿下的题,我们斩获了ACM生涯中的首枚奖牌,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块国家级的奖牌。

李怡萱:2023年在家乡重庆第一次线下参加CCPC女生赛,嘈杂声中解出题目时清晰感受到的成就感。

郭竣豪:在竞赛过程中,难忘的事真的太多了。如果非要说最记忆犹新的,那一定是和队友们一起讨论问题时的场景。我和我的队友常常为了一个问题争论不休,也会因为一个巧妙的思路而拍案叫绝。那种思维碰撞的火花,那种共同攻克难题的默契和喜悦,是任何奖牌都无法比拟的珍贵回忆。

马杰:在算法竞赛中最后一小时和队友一起想到解题思路,并在最后倒数10分钟的时候合力解决。

竞赛带来的提升

邵晨曦:算法竞赛提升了我的代码能力,这一优势让我可以拥有更多的选择:我可以选择去大厂工作,也可以选择继续深造,并且愿意接受的高校与课题组有很多。同时,在竞赛中我也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不仅有我竞赛的队友,也有我的科研合作者。他们中许多的人在我遇到迷茫时给予了很多帮助,当我在人生的岔路口面临抉择时,他们的经验与建议也会为我提供很多帮助。家庭教师av

谢少峰:算法竞赛带来的编程能力提升是长期且深远的。尽管在最后一场区域赛之后,我便不再系统地练习算法,但这些积累仍让我能够轻松应对大多数互联网大厂的笔试。在求职过程中,我多数笔试都能取得满分或仅差最后一题未完成。

黄语琴:算法竞赛带给我的帮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参加夏令营预推免时我的导师在面试我时明确说过,他更倾向招有算法竞赛奖项或经历的学生。算法竞赛让我在保研中更有优势。第二,参加竞赛让我对效率十分敏感。无论是写代码、日常组织活动、还是和别人沟通方案,会下意识思考是否存在更优解——比如用更简洁的逻辑实现功能、用更精准的表达传递信息。这种敏感度帮助我在快节奏工作中快速抓住重点,避免陷入低效细节

周文锦:我通过学习算法获得了较高的CSP成绩,拿到了保研资格,继续在学术道路上深造;在这个过程中也极大地提升了我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我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迅速作出反应、灵活应对。此外,算法竞赛也让我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我们在一次次比赛和训练中相互切磋、共同进步。

邱前瑞:大学期间持续的算法训练显著提升了我的编程能力,使我从容应对各门专业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使我能在夏令营面试中从容回答老师的问题,最终成功去往心仪的院校。

盛鈺莲:我想,参加算法竞赛,应该是我大学四年里最不后悔的一个决定。无论是初入ACM,看到一群对算法近乎痴迷的“狂热份子”,对我的学习观带来的冲击;还是集训期间,日复一日的刷题、归纳和总结所锤炼出的扎实的编程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亦或是比赛过程中经历的期盼、懊悔、失落、鼓舞与喜悦……都成了塑造成今日之我的不可或缺的一块块拼图,也让我有足够的底气与能力打开了求学之路新一阶段的大门。

李怡萱:得益于算法竞赛经历,我在CSP认证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也因此获得了保研机会。

郭竣豪:算法竞赛对我个人能力的提升是全方位的。它首先极大地提升了我的代码能力,让我能够更高效、更准确地将想法转化为实际可运行的程序。其次,它锻炼了我的建模思维,教会我如何将复杂的实际问题抽象化,并用计算机科学的方法去解决。但更重要的,是它赋予我解决难题的勇气和决心。在竞赛中,我们总会遇到看似无解的问题,但正是这种“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刻,激发了我们不放弃、不退缩的意志。这种精神对于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至关重要,未来读研的过程中更需要这种迎难而上的魄力。无论是将来的工程实践还是科学研究,这份敢于啃硬骨头的劲儿都是不可或缺的。

马杰:算法竞赛学习帮助我提高csp考试能力,让我拥有能够保研的机会。算法竞赛获奖让我能够进入大厂算法岗面试,并且凭借不错的手撕算法题能力最后拿到实习offer。

给学弟学妹的寄语

邵晨曦:我希望大家在大学期间可以多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多去开拓自己的视野,然后不断去思考,然后再做出抉择。在人生的岔路口中,我们对每个选项的分析往往无法脱离时代的局限性,此时遵从自己的内心,选择当下最问心无愧的那个抉择。这个或许不会是最优解,但未来回忆起时不会充满懊悔。

家庭教师av

谢少峰:比起奖项本身,更重要的是全身心地投入和拼尽全力。即便没有拿到理想的奖项,也能收获许多宝贵的品质。除了ACM竞赛,建议大家多参与开源项目,学习国外的公开课程,动手完成相应实验,这些都能带来更全面和深入的学习体验。

黄语琴:给两点调节心理的建议吧。第一个是,当觉得‘真的不行了’,往往再坚持5分钟就能找到转机。最接近突破的时刻,通常出现在最想放弃的下一个瞬间。第二个是,压力大时烦躁、想哭都很正常,不要憋着。出去散散步,找朋友吐槽或者好好睡一觉。

周文锦:无论是算法竞赛,还是其他任何领域的探索,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爱好,多多尝试,不要惧怕失败。生活中的失利在所难免,但我们要从中汲取经验,带着热情继续前行,爱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未来的学习、科研甚至工作。当然,如果你目前没有爱好,也可以尝试打算法竞赛,万一呢?

邱前瑞: 人生的道路上,无论未来将驶向何方,努力提升自己永远是最正确的选择。它或许不会立刻带来耀眼的成绩,但每一份付出、每一次成长,都会在时光的沉淀中,成为照亮我们前行道路的光芒。

盛鈺莲:对于编程语言的入门,推荐学习中国大学MOOC上浙江大学翁恺老师的《C语言程序设计》(B站也有)。对于编程能力的提升和强化,刷题很重要。建议先按知识点或算法类别,有针对性地刷洛谷或牛客的题单,做好归纳,这样在以后大多数情况下,阅读到题干的某些关键字时,便能快速反应出使用何种算法或技巧最优解题。无论是学习还是竞赛,都避免不了”爆零“或”坐牢“这样的失败经历,消沉或悔恨是正常的,但下一步我们要做的绝不是在消沉中丧失斗志,而是在失败的泥泞中生长出胜利之花。

李怡萱:多多练习,训练后的补题、复盘和总结也很重要。

郭竣豪:人生不是轨道,没有固定的站牌和分岔路口,人生是旷野,只需勇猛前行,尽心、尽情、尽兴地享受你的选择。相信自己,你怎么选都是对。

马杰:建议是对解代码题感兴趣,对思维题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尝试加入ACM集训队来积极参加算法竞赛的学习,对保研和工作面试都有一定的帮助。能力的提升一定靠日积月累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