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师av

学术科研
家庭教师av当前位置: 家庭教师av > 学术科研 > 正文
刘冬生教授、程池教授做客Happy Hour学术分享
家庭教师av发布日期 2025-11-14 家庭教师av浏览次数

(文|周开阳 编辑|信息 审核|武玲娟)11月12日上午,华中科技大学刘冬生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程池教授做客家庭教师av “Happy Hour”学术分享会。

刘冬生教授以“后量子密码芯片及应用迁移”为题展开学术报告。后量子密码是量子科技国家战略布局下的前瞻性技术与核心竞争力,后量子密码芯片也将是未来量子时代下信息安全的基石。刘冬生的报告首先对后量子密码算法标准进程、国际后量子密码政策与产业应用现状等研究背景进行介绍。在Kyber、Dilithium、SPHINCS+等算法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迁移应用的场景和技术挑战,阐述高能效可重构芯片架构、后量子密码定制指令集架构、核心算子分解算法优化技术、核心单元设计等关键技术,并给出最新的高能效后量子密码芯片、基于RISC-V的多模兼容后量子密码芯片研究成果。针对后量子密码替代传统公钥密码的技术迁移的必然趋势,刘冬生给出后量密码芯片在手机、密码卡、处理器芯片等领域的示范应用迁移策略。最后,应对国际形势,展望在后量子密码算法理论、国际标准、芯片技术等方面实现全方位的自主可控。

程池教授以“抗量子密码芯片安全分析”为题,分享了在抗量子密码芯片侧信道攻击与防护领域的研究进展。目前抗量子密码标准评选已接近完成,国际已进入标准迁移阶段,其中格的密钥封装机制(KEM)KYBER即将作为FIPS 203标准颁布。在此背景下对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程池的报告首先介绍了一种针对格KEM方案的密钥复用攻击方法,并利用信息论与编码工具来辅助得到理论界以及后续的实际分析结果。与此同时,上述攻击思路能直接迁移到对相应算法的侧信道攻击中,报告以KYBER为例介绍二者的联系。针对侧信道采集实际环境中存在的噪音和干扰问题,程池介绍了团队在Asiacrypt、CHES 2023、2024以及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论文中所提出的针对KEM方案的侧信道攻击与防护方案。

活动负责人介绍,本次报告节奏紧凑、内容翔实,报告内容涵盖了该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勾勒出学科最新前沿和未来发展方向,极大拓展了大家的学术视野,激发了师生们对后量子农业智能芯片研究的兴趣与热情。

【主讲人简介】

刘冬生,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领军人才计划入选者。主要从事后量子密码芯片,高速互连集成电路等研究工作,近5年成功投片20余次,其中量产芯片4颗;主持国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华为合作等千万级项目2项,百万级项目11项,在IEEE JSSC、TII 、TIE、TCAS I、VLSI symposium、CICC、ESSCIRC等国际顶刊及高级别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授权专利63项,美国专利2项,专利转让7项。研究成果在华为、海康、中国电信等10多家企业进行了应用和推广。2023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和华为火花奖。

程池,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从事抗量子密码与芯片安全研究十余年。曾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信息安全系主任。2013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2014–2016年受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资助,任九州大学博士后研究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在Asiacrypt、CHES、TIFS、TDSC、TC等密码与硬件安全相关顶级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获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二等奖、广西自然科学二等奖,获2019 IET Premium Awards。2021年共同发起亚洲抗量子密码论坛并任共同主席,2024年主办“抗量子密码与芯片安全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