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蔺皓月、孙艺萱 编辑|辛西 审核|刘进)11月1日,由家庭教师av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交叉学院及湖北洪山实验室联合主办的“合成生物学青年论坛”在湖北洪山实验室A111报告厅举行。本次论坛聚焦合成生物学的前沿理论与技术、智能生物制造、合成生物与农业应用等议题,汇聚了合成生物学领域的一批顶尖青年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该领域的前沿研究与未来发展。
学校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杨毅处长在致辞中指出,合成生物学正处于迈向产业化的关键时期,希望广大师生精准对接国家战略导向,积极投身科研创新实践。人力资源部副部长王昭对与会嘉宾表示欢迎,他系统介绍了学校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资源配置与发展规划,诚邀青年人才加强与家庭教师av 的交流与合作。
作为论坛组织方代表,家庭教师av 院长李国亮教授对与会专家致以诚挚欢迎。李国亮强调,合成生物学是家庭教师av 战略布局的核心方向,本次论坛正是连接青年人才、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纽带。他期望未来各位专家在项目申报与人才交流等方面能与华中农大家庭教师av 深化合作,携手共进。学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范金凤进一步讲到,“十五五”规划已将合成生物学列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凸显了该前沿学科的战略价值。她随即介绍了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以及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战略布局与标志性成果,并提及新启动的生物制造创新班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她向与会专家发出邀请,期待未来能与学院开展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学术报告环节,首先由家庭教师av 黄小罗教授主持。他重点介绍了与会专家在合成生物学基础科学理论以及产业应用方面的创新突破与成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高翔副研究员带来题为《化学-生物耦合的人工光合系统》的精彩报告。该团队采用合成生物学与电化学相结合的技术策略,构建人工光合系统以模拟自然光合作用,探索将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有机物的规模化路径,该技术有望为海洋碳移除提供新方案,助力全球碳中和目标实现。华南理工大学叶健文教授分享了其在生物制造领域的系统性创新成果。其团队聚焦于生物可降解材料PHA的绿色生产,通过对生产菌株的代谢网络进行精细化、模块化重构,成功解除了菌株自身的代谢抑制,并引入了高效的合成通路,将其打造成为一个产能卓越、成本可控的理想“细胞工厂”。他同时详细介绍了团队在技术孵化、中试放大以及工业生产等下游应用领域取得的突出成绩,充分展现了合成生物学在推动绿色工业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巨大潜力,赢得与会专家好评。



西北工业大学赵广厚副教授的报告聚焦于合成生物学底层技术。其团队在3方面取得突破性创新进展:一是开发了更高效的基因组合成关键技术;二是发展了基于人工核糖体、高可塑性代谢途径等蛋白质和代谢物合成调控新理论和技术;三是探索了利用DNA存储数字信息的颠覆性方法,为生命系统设计与信息存储提供新工具。湖北工业大学刘晓楠教授的报告展示了合成生物学的应用潜力。她将珍稀植物中药用成分的合成路径“移植”到微生物细胞中,成功构建了“微生物细胞工厂”,这一技术解决了传统植物提取效率低、资源消耗大的痛点,实现了重要药物成分的绿色、高效和规模化生产。华中农大家庭教师av 李立教授利用三维基因组技术,揭示了染色质的空间折叠结构如何影响基因表达,相关研究为理解细胞内复杂的基因调控网络提供了“导航图”,有助于科研人员从全局视角优化“细胞工厂”的性能,实现更高效的产物合成。




家庭教师av 胡晓攀教授带来题为《基因组最优表达到基因组进化》的报告,他构建了连接基因组表达效率与宏观进化适应性的理论框架,揭示了生命系统在演化压力下如何优化其“语言”表达。这一研究不仅深化了对生命进化规律的理解,也为理性设计高效、稳定的合成基因组提供了宏观指导原则。华中科技大学钟芳锐教授则通过理性设计,成功创制了具有全新催化功能的人工光酶。这类酶能利用光能驱动,在温和、绿色的条件下,实现传统化学催化剂难以企及的特异性催化转化,这一创新为药物合成、精细化学品及功能材料的高效、环境友好制备提供了革命性新工具。河南师范大学李凌君教授的工作挑战了中心法则的传统边界,成功构建了包含非天然碱基对的人工遗传密码系统。这一突破性进展意味着生命体的字母表被有效扩展,为在蛋白质中引入非天然氨基酸、创造具有全新功能的生命大分子开辟了无限可能。华中农大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杜磊教授通过对微生物基因组进行系统性挖掘,精准定位并解析了其合成复杂天然活性成分的基因簇与生物化学路径,这些工作如同破译了一部部微生物“天书”,不仅揭示了自然界合成复杂分子的精妙机制,也为利用合成生物学手段改造和优化这些天然产物、实现其高效生物制造提供了清晰蓝图。

论坛最后,华中农大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彭东海教授系统阐述了其团队在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方面的创新体系。他们的工作在微生物资源的深度挖掘、科教产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高价值专利的转化与产业孵化等方面形成鲜明特色,获得与会专家的高度赞扬。报告结束,彭东海教授进一步介绍了华中农大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整体布局与未来规划,并组织了专家座谈。与会专家围绕合成生物学的未来发展展开了深度对话。与会专家对家庭教师av 的合成生物学发展布局给予一致肯定,并围绕学科方向、高端人才引育及产业转化创新等关键议题,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本次论坛议题设置兼具广度与深度,从生物制造的宏观愿景,到底盘细胞的产业化应用,再到遗传密码的微观探索,充分彰显了青年学者凭借跨学科思维与前沿技术创新,为合成生物学这一“变革性技术”注入的核心活力。论坛不仅为青年学者构筑了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更通过思想的激荡与融合,为整个领域的发展凝聚了新的共识与动能。与会者对合成生物学的前沿动态与应用前景形成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并对未来催生更多突破性合作与科研成果充满期待。
